作者: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物资供应租赁中心 雒美敏

党管干部、选贤任能是党的组织路线核心,是巩固执政根基、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。当前,这一体制机制在实践中成效显著,但对照新时代需求,仍存在短板,需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完善。

一、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

(一)党管干部统筹协同不足

部分领域权责边界模糊,“管得滥”与“管得松”并存。如事业单位干部管理中,地方党委有时过度干预具体用人;国有企业关键岗位干部日常监督却因部门协同差、信息不通畅,难掌握干部“八小时外”表现与廉政风险,埋下“带病提拔”隐患。

(二)选贤任能科学性待提升

选拔标准落地有偏差,“德才兼备”易成抽象概念。部分地区重“显性业绩”轻“隐性德行”,“政治素质”缺乏可量化指标;考核评价“一刀切”,党政与企业干部用相似标准,忽视企业市场化需求;考核结果与任用、激励衔接不紧,“指挥棒”作用弱化。

(三)干部培养管理精准性欠缺

干部培养“大水漫灌”,年轻干部多靠理论培训,缺乏重大斗争一线历练,部分人“纸上谈兵”强、解决实际问题弱;“能上能下”机制不畅,不适宜现职干部调整无明确标准,“躺平”干部难处理,“下”的干部后续跟踪启用机制缺失。

二、优化路径

(一)强化党的领导,理顺协同机制

制定《党管干部权责清单》,区分党政、国企、事业单位管理边界,如国企党委管政治方向与选人标准,适度下放经营岗用人权;搭建干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,选拔考察组建“联合考察组”,纪检核廉政、行业部门评专业,确保考察全面。

(二)完善选贤机制,提升识人效能

将“政治素质”具象为“政策执行力”“风险担当力”等指标,通过群众访谈、实绩追溯验证;推行分类考核,党政干部侧重政策落实,企业干部侧重营收与社会责任;考核结果闭环运用,优秀者优先提拔,不合格者调岗。

(三)精准培养管理,激发队伍活力

实施年轻干部“一线历练计划”,派往乡村振兴、信访维稳岗位,明确目标与考核标准;制定《干部不适宜任职认定标准》,“下”的干部经回炉培训合格后重新启用,打破“铁交椅”。

健全党管干部、选贤任能体制机制,需锚定“为事业选干部、靠干部兴事业”目标,以问题整改破梗阻、制度创新强保障,打造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,为民族复兴筑牢组织根基。